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腎臟受損?
來源: 發布日期:2015/09/26 點擊次數:2329次
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腎臟受損?
糖尿病是與生活方式最為密切的慢性病,促進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對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包 括卒中、心肌梗死、視網膜病變、、腎臟衰竭等。在歐美國家,和分別是首位致盲和致終末期腎病的原因,盡早科 學開展綜合治療、規范管理、并發癥的監測和及早干預,有利于減少、延緩和控制糖尿病的并發癥,使得大多數糖尿病患可以享受正常生活。
那么如何防治腎臟損害呢?
首先對整體人群而言即改變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,將導致糖尿病發生的各種因素的可能性降至最低。主要措施有:減少熱量攝入,養成“三低一高”的飲食習慣,即低鹽、低糖、低脂、高纖維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多吃五谷雜糧,米面不要吃得太精,每天要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。
其次對尚未出現腎臟損害的群進行的非選擇性預防,包括控制血糖,盡可能保持血壓正常,避免使用可能損傷腎臟的藥物,如解熱鎮痛藥物、抗生素、造影劑及所謂治療“糖尿病”的祖傳秘方等。定期檢測,評估有無腎臟損害。
對于已出現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盡早到腎科就診,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是多途徑的綜合治療,包括血糖強化治療、血壓控制、血脂調節、預防心血管疾病等。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及時地控制腎臟病病情,修復受損的腎臟功能,阻止腎臟纖維化的進程。
在糖尿病腎病早期就應限制蛋白質攝入,以0.5 g/(kg·d)-0.8 g/(kg·d)標準體重為宜。對已經有大量蛋白尿、水腫和腎功能不全的病人,應采取限量保質的原則,以每日0.6 g/kg標準體重為宜,在限制范圍內提高優質蛋白的比例。
同時要避免兩個誤區:
一是認為以素食為主或不吃肉類、奶制品、蛋類就是低蛋白飲食,其實素食中植物蛋白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較少,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,長期食用可能造成蛋白質營養不良,不利于腎功能的恢復。
二 是認為絕對不能吃豆制品,F代醫學研究認為豆制品中的蛋白質雖是植物蛋白,但也是一種優質蛋白質,相對于谷類和蔬菜,它含必需氨基酸仍較多,此外還可以提 供鈣、維生素、異黃酮等有益健康的物質。故腎病患者可根據病情適量選用,不必視豆制品為大敵而絕對禁止。只是選用豆制品時應與肉蛋類食品進行互換,防止蛋 白質總量超標。
在低蛋白飲食時,必須保證熱量充足,以維持正常生理需要。每天攝入30-35千卡/千克體重的熱能?梢赃x擇一些含熱量高而蛋白質含量低的主食類食物,如土豆、藕粉、粉絲、芋頭、白薯、山藥、南瓜、菱角粉、荸薺粉等;還可使用高淀粉類食物如:麥淀粉、山芋淀粉等。
糖尿病腎病發展到一定階段?沙霈F高血壓,浮腫或尿量減少,此時限制食鹽可以有效防止并發癥的進展。但是如果同時伴有嘔吐、腹瀉時,則不應再過分限制鈉鹽, 甚至還需補充。同樣掌握液體出入平衡也很重要,一般每日入液量為前一日的排尿量加上500毫升,但當患者合并發燒、嘔吐、腹瀉等癥狀時,就應再多補充液 體。